Search

找資料時突然看見自己很久以前寫的母奶文
給孕媽咪們做參考唷~
影片是水水快兩歲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找資料時突然看見自己很久以前寫的母奶文
給孕媽咪們做參考唷~
影片是水水快兩歲時教她說台語的紀錄
好可愛啊~~~
.
【母奶人生之淺談哺餵方式的差別】
近幾年因為政府大力推廣母乳,
一懷孕後只要踏入產檢醫院,
各種母乳衛教資訊就會自動塞到媽媽手中,
讓媽媽們有種不得不餵母乳的使命感。
.
我也是一樣。
.
有了水水之後,
我就告訴自己『一定要餵母乳』,
買了擠奶器、上了媽媽教室,
天真的以為自己準備萬全,
餵母乳不就這麼回事?
.
誰知道生完之後才發現,
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這麼簡單!?
太多事情是媽媽教室沒有教的,
對第一胎什麼都不懂的新手媽媽來說,
很容易一步錯步步錯,
母乳之路就這麼夭折了...
.
因此我們現在來談談媽媽教室不會教的事
《各種不同的哺餵方式及其優缺點》
.
餵母乳的方式可分為以下幾種:
.
1.全親餵
🌸適合小孩可以常常在身邊的全職媽媽
⭕優點:
1.供需平衡後不需要再擠奶。
2.可以省去擠奶的時間。
3.可以省去洗奶瓶、擠奶器的力氣。
❌缺點:
1.孩子可能會排斥奶瓶,餵奶一定要媽媽,無法由其他家人代勞。
2.後期可能會出現戒奶不易,或媽媽想斷奶,寶寶卻抗拒配方奶的情形。
3.無法知道寶寶的奶量及寶寶喝多少,有些媽媽容易對自己沒信心,會常常疑惑『我的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?』(其實不用太擔心,寶寶自己會追奶)
⭐入門法:別讓寶寶接觸奶瓶,全親餵直接掛奶就對了(寶寶餓了就抓來吸)。
.
2.混餵(親餵+瓶餵)
🌸適合上班的職業婦女或外務較多的媽媽
⭕優點:
1.彈性最大,不想擠奶時就親餵,要上班或有事外出就交給家人或保母瓶餵。
❌缺點:
1.初期操作不易,可能會出現乳頭混淆。
2.要維持奶量仍需定時排出(親餵或擠奶)。
⭐入門法:寶寶出生後3~5天避免奶瓶,接著慢慢加入奶瓶(例如一天一餐瓶餵),並視寶寶適應的情況調整親餵跟瓶餵的比例(切記新生兒時期一天至少要親餵一次,避免寶寶排斥累累的親餵)
.
3.全瓶餵
🌸適合親餵有障礙的媽媽(寶寶乳頭混淆、媽媽乳頭受傷或親餵疼痛)
⭕優點:
1.可以清楚知道寶寶喝了多少,食慾狀況如何。
2.餵奶可由家人代勞。
❌缺點:
1.媽媽需定時擠奶。
2.要洗的東西很多(奶瓶、擠奶器等)
3.奶量的數字會讓媽媽產生壓力,怕擠太少寶寶不夠喝。
.
🎀名詞解釋-乳頭混淆:乳頭和奶嘴、奶瓶的構造明顯不同,當寶寶從親餵轉成部分瓶餵時,可能會因為發現吸吮媽咪乳頭時較費力,而漸漸排斥親餵。
.
以上就是各種常見的餵奶方式跟分析,因為每種方式一開始的操作會有些不同(寶寶需要適應跟練習),建議媽媽們可在生產前就先決定好要用哪種方式,生完馬上朝想要的方向執行。

#以上為個人經驗紀錄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為了兩個寶貝女兒,開啟了手作之路,每一個作品都是一次自我實踐,讓手作為生活傳遞更多幸福的溫度。
View all posts